首页成语词典背槽抛粪背槽抛粪的故事

背槽抛粪的成语故事


拼音bèi cáo pāo fèn

基本解释背:背向。像牲口一样刚吃完槽里的食就背转身来拉屎。比喻忘恩负义,以怨报德。

出处元·关汉卿《调风月》第一折:“一个个背槽抛粪,一个个负义忘恩。”


暂未找到成语背槽抛粪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背槽抛粪)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历史出处
倒背如流郭沫若《苏联纪行日记 六月廿七日》:“她把说明小册子的英文部分似乎已经读得来倒背如流了。”
芒刺在背东汉 班固《汉书 霍光传》:“宣帝始立,谒见高庙,大将军光从骖乘,上内严惮之,若有芒刺在背。”
背腹受敌《新五代史 南唐世家 李昪》:“吾无水战之具,而使淮兵断正阳浮桥,则我背腹受敌。”
抛砖引玉宋 释道原《景德传灯录》:“时有一僧便出,礼拜,师曰:‘比来抛砖引玉,却引得个坠子。’”
鸡胸龟背章炳麟《新方言·释形体》:“《说文》:‘奚,大腹也。’今人谓匈(胸)腹间大者为奚匈,呼如鸡匈,遂有‘鸡胸龟背’之语。”
牛骥同槽汉·焦赣《易林·升之小畜》:“牛骥同槽,郭氏以亡。”
背乡离井见“背井离乡”。
背义忘恩元 无名氏《谢金吾》第三折:“不想他背义忘恩,更待干罢。”
抛头露面明 阮大铖《燕子笺 收女》第四十二卷:“人在乱离间,顾不得抛头露面。”
背义负恩《旧唐书 乔琳传》:“上以其累经重任,顿亏臣节,自受逆命,颇闻讥谐悖慢之言,背义负恩,固不可舍,命斩之。”
如芒刺背明·许仲琳《封神演义》第七回:“心下踌躇,坐卧不安,如芒刺背。”
汗流浃背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皇后纪下 献帝伏皇后》:“操出,顾左右,汗流浃背,自后不敢复朝请。”
逢人且说三分话,未可全抛一片心明·冯梦龙《警世通言》第32卷:“孙富叫家童算还了酒钱,与公子携手下船,正是:逢人且说三分话,未可全抛一片心。”
朽木粪土先秦 孔子《论语 公冶长》:“宰予昼寝,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杇也,于予与何诛。’”
朽木粪墙先秦 孔子《论语 公冶长》:“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
腹背受敌北齐 魏收《魏书 崔浩传》:“裕西入函谷,则进退路穷,腹背受敌。”
视如粪土清·李汝珍《镜花缘》第38回:“今舅儿把他视如粪土,又是王衍一流人物了。”
离乡背井元 关汉卿《金线池》:“我依旧安业着家,他依旧离乡背井。”
背道而驰唐 柳宗元《〈杨评事文集〉后序》:“其余各探一隅,相与背驰于道者,其去弥远。”
黄发骀背唐·李德裕《上尊号玉册文(会昌二年奉敕撰)》:“于是服冕之士,戴鹖之伦,暨藩侯邦伯,黄发骀背,不谋而进曰……”
面誉背非《宋史·范杲传》:“杲性虚诞,与人交,好面誉背非。”
背井离乡元 马致远《汉宫秋》第三折:“背井离乡,卧雪眠霜。”
黄发鲐背南朝·宋·宗炳《明佛论》:“虽复黄发鲐背,犹自觉所经俄顷,况其短者乎?”
水落归槽清·李宝嘉《中国现在记》第十回:“转眼就是腊月,水落归槽,河工也就合龙。”
面是背非明·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第39卷:“反比那面是背非,临财苟得,见利忘义,一班峨冠博带的不同。”
背水一战宋 秦观《将帅》:“韩信之击赵,非素拊循士大夫也,背水一战而擒赵王歇,斩成安君,是不在乎任之久近也。”
鞍不离马背,甲不离将身《敦煌变文集 卷一 汉将王陵变》:“鞍不离马背,甲不离将身。”
汗流夹背清·昭槤《啸亭杂录·阿文成相度》:“陪臣汗流夹背,出谓人曰:‘此诚宰相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