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成语词典俱收并蓄俱收并蓄的故事

俱收并蓄的成语故事


拼音jù shōu bìng xù

基本解释不加区别,统统收纳包容。

出处唐 韩愈《进学解》:“玉札丹砂,赤箭青芝,牛溲马勃,败鼓之皮,俱收并蓄,待用无遗者,医师之良也。”


暂未找到成语俱收并蓄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俱收并蓄)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历史出处
照单全收清·惜阴堂主人《二度梅》第六回:“俗语说得好:‘人情不在厚薄’,看老夫的情面,不要与他较量,照单全收了罢。”
易放难收宋·朱熹《答巩仲至》:“所谓修辞立诚以居业者,欲吾之谨夫所发以致其实,而尤先于言语之易放难收也。”
齐头并进周恩来《在上海科学技术工作会议上的讲话》:“实事求是,循序前进,齐头并进,迎头赶上。”
口耳并重鲁迅《彷徨·肥皂》:“好容易给他进了中西折中的学堂,英文又专是‘口耳并重’的。”
十日并出战国·宋·庄周《庄子·齐物论》:“昔者十日并出,万物皆照,而况德之进乎日者乎!”
收视反听晋·陆机《文赋》:“其始也,皆收视反听,耽思傍讯。”
心胆俱裂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大37回:“窃念备汉朝苗裔,滥叼名爵,伏睹朝廷陵替,纲纪崩摧,群雄乱国,恶党欺君,备心胆俱裂。”
不可收拾唐 韩愈《送高闲上人序》:“泊与淡相遭,颓堕委靡,溃败不可收拾。”
反听收视宋˙范仲淹《蒙以养正赋》:“务实去华,育德之方斯在;反听收视,养恬之义相应。”
泥沙俱下清 袁枚《随园诗话》第一卷:“人称才大者,如万里黄河,与泥沙俱下。余以为:此粗才,非大才也。”
秋收冬藏西汉·司马迁《史记·太史公自序》:“夫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此天道之大经也。”
收回成命宋 郑兴裔《辞知庐州表》:“恭望皇帝陛下察臣之诚,鉴臣之拙,收回成命。”
土洋并举古华《芙蓉镇》第二章:“这座建筑物,真可谓土洋并举、中西合璧了。”
收锣罢鼓清·李渔《闲情偶寄·词曲·格局》:“骨肉团聚,不过欢笑一场,以此收锣罢鼓,有何趣味。”
耦俱无猜春秋 鲁 左丘明《左传 僖公九年》:“公家之利,知无不为,忠也。送往事居,耦俱无猜,贞也。”
名利双收清 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34回:“但愿吾兄从此一帆风顺,升官发财,各式事情都在此中生发,真是名利双收,再好没有。”
相提并论西汉 司马迁《史记 魏其武安侯列传》:“相提而论,是自明扬主上之过。”
恩荣并济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六十五回:“限之以爵,爵加则知荣,恩荣并济,上下有节,为治之道,于斯著矣。”
图文并茂王朔《修改后发表》:“我始终认为贵刊是国内的一流刊物,图文并茂,趣味高雅,是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三性结合的比较突出的好刊物。”
坐收渔利西汉 刘向《战国策 燕策二》:“今者臣来,过易水,蚌方出曝,而鹬啄其肉,蚌合而拑其喙。……两者不肯相舍,渔者得而并禽之。”
恩威并重《三国志·吴书·周鲂传》:“鲂在郡十三年卒,赏善罚恶,恩威并行。”
广种薄收明·康海《秋兴次前韵》:“凭着这广种薄收百亩庐,有甚踌躇?”
声色俱厉《晋书 明帝纪》:“大会百官而问温峤曰:‘皇太子何以德称?’声色俱厉,必欲使有言。”
玉石俱焚《尚书 胤征》:“火焱昆冈,玉石俱焚。”
样样俱全曲波《林海雪原》:“有你的活证据,人证物证样样俱全。”
美不胜收清 袁枚《随园诗话》第三卷:“见其鸿富,美不胜收。”
比肩并起先秦 荀况《荀子 非相》:“处女莫不愿得以为士,弃其亲家而欲奔之者,比肩并起。”
兼程并进《三国志·贾逵传》:“乃兼道进军,多设旗鼓为疑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