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成语词典栗栗危惧栗栗危惧的故事

栗栗危惧的成语故事


拼音lì lì wēi jù

基本解释栗栗:发抖的样子。形容非常害怕。

出处《尚书 汤浩》:“栗栗危惧,若将陨于深渊。”


暂未找到成语栗栗危惧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栗栗危惧)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历史出处
舍安就危宋·苏舜钦《上范希文书》:“延州逼近贼锋,而能舍安逸以就危隘,虽古人不逮也。”
临危受命三国 蜀 诸葛亮《前出师表》:“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倒悬之危《孟子 公孙丑上》:“当今之时,万乘之国,行仁政,民之悦之,如解倒悬也。
危急关头王朔《一半是火焰,一半是海水》:“我对她也很好,一方面是感激她在危急关头毫不犹豫地站在我一边。”
见危致命春秋·鲁·孔丘《论语·子罕》:“士见危致命,见得思义。”
拨乱济危晋·龚壮《上李寿封事》:“管、蔡既兴,谗谀滋蔓,大义灭亲,拨乱济危。”
无所畏惧《魏书 董绍传》:“此是绍之壮辞,云巴人劲勇,见敌无所畏惧,非实瞎也。”
临危授命先秦 孔子《论语 宪问》:“见利思义,见危授命。”
处安思危南宋·郭茂倩《乐府诗集·皇复》:“居高念下,处安思危,照临有度,纪律无亏。”
转危为安汉 刘向《<战国策>书录》:“皆高才秀士,度时君之所能行,出奇策异智,转危为安运亡为存,亦可喜,亦可观。”
危急存亡三国蜀·诸葛亮《出师表》:“今天下三分,益州罢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扶危定乱清·褚人获《隋唐演义》第83回:“能识人,能爱人才,能为国留得那英雄豪杰,为朝廷扶危定乱。”
岌岌可危先秦 孟轲《孟子 万章上》:“天下殆哉,岌岌乎!”
危言悚听梁启超《米禁危言》:“我国民勿以吾为危言悚听也。”
正襟危坐《史记 日者列传》:“宋忠、贾谊瞿然而悟,猎缨正襟危坐。”
定倾扶危汉·恒宽《盐铁论·备胡》:“古者明王讨暴卫弱,定倾扶危,使小国之君悦;讨暴定倾,则无罪之人附。”
乘人之危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盖勋传》:“谋事杀良,非忠也;乘人之危,非仁也。”
不寒而栗西汉 司马迁《史记 酷吏列传》:“是日皆报杀四百馀人,其后郡中不寒而栗。”
见危授命先秦 孔子《论语 宪问》:“见利思义,见危授命,久要不忘平生之言,亦可以为成人矣。”
危言耸听宋 吕祖谦《吕东莱文集》:“意者危言骇世,姑一快胸中之愤耶!”
去危就安《北齐书·文襄帝纪》:“去危就安,今归正朔;转祸为福,已脱罗网。”
危机四伏茅盾《子夜》九:“不要太乐观。上海此时也是危机四伏。”
危在旦夕晋 陈寿《三国志 吴志 太史慈传》:“今管亥暴乱,北海被围,孤穷无援,危在旦夕。”
居安思危先秦 左丘明《左传 襄公十一年》:“《书》曰:‘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
危而不持战国·鲁·孔丘《论语》:“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
季常之惧宋陈慥,字季常,其妻柳氏凶悍而好嫉妒,陈慥颇为惧怕。事见宋·洪迈《容斋三笔·陈季常》。
以危为安,以乱为治汉·贾谊《治安策》:“夫以天子之位,乘今之时,因天之助,尚惮以危为安,以乱为治。”
危言危行先秦 孔子《论语 宪问》:“邦有道,危言危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