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成语词典哀梨蒸食哀梨蒸食的故事

哀梨蒸食的成语故事


拼音āi lí zhēng shí

基本解释将哀梨蒸着吃。比喻不识货。糊里糊涂地糟蹋好东西。

出处南朝 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 轻诋》:“桓南郡每见人不快,辄嗔曰:‘君得哀家梨,当复不烝食不?’”


暂未找到成语哀梨蒸食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哀梨蒸食)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历史出处
食指大动《左传·宣公四年》:“楚人献鼋于郑灵公,公子宋与子家将见,子公之食指动。”
草衣木食元 关汉卿《望江亭》第一折:“这出家无过草衣木食,熬枯受淡。”
饱食终日,无所事事吕振羽《简明中国通史》第九章:“饱食终日,无所事事的地主阶级,品质却是最恶劣的。”
食不充口明·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第35卷:“真是衣不遮身,食不充口,吃了早起的,无那晚夕的。”
恶衣恶食先秦 孔子《论语 里仁》:“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哀而不伤先秦 孔子《论语 八佾》:“子曰:‘《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因噎废食汉 刘向《说苑》:“一噎之故,绝谷不食。”
自食其果茅盾《〈呼兰河传〉序》:“除了因为愚昧保守而自食其果,这些人物的的生活原也悠然自得其乐。
节哀顺变西汉 戴圣《礼记 檀弓下》:“丧礼,哀戚之至也;节哀,顺变也。君子念始之者也。”
饱食暖衣先秦 孟轲《孟子 滕文公上》:“人之有道也,饱食暖衣,逸居而无教,则近于禽兽。”
饥不择食宋 释普济《五灯会元 丹霞天然禅师》:“又一日访庞居士,至门首相见。师乃问:‘居士在否?’士曰:‘饥不择食’。”
足衣足食《敦煌变文集 丑女缘起》:“我佛当日为救门徒六道轮回,犹如舟船,般运众生,达于彼岸。此时总得见佛,今世足衣足食。”
哀兵必胜先秦 李耳《老子 德经》第69章:“祸莫大于轻敌,轻敌几丧吾宝,故抗兵相加,哀者胜矣。”三国 魏 王弼注:“抗,举也;加,当也。哀者必相惜,而不趣利避害,故必胜。”
美食甘寝唐·陈翰《异闻集·庐江冯媪》:“媪不之异,又久困寒饿,得美食甘寝,不复言。”
足食足兵《论语·颜渊》:“子贡问政。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
饿虎扑食明 吴承恩《西游记》:“双手使降妖杖丢一个丹凤朝阳饿虎扑食。”
民以食为天东汉 班固《汉书 郦食其传》:“王者以民为天,而民以食为天。”
食甘寝安《北史·恩幸传·赵默》:“及诉将获罪,默因构成以诛之,然后食甘寝安,志于职事。”
节衣缩食宋 陆游《秋获歌》:“我愿邻曲谨盖藏,缩衣节食勤耕桑。”
月盈则食《周易 丰》:“日中则昃,月盈则食。”
耳食之论西汉·司马迁《史记·六国年表序》:“学者牵于所闻,见秦在帝位日浅,不察其终始,因举而笑之,不敢道,此与以耳食无异。”
呜呼哀哉先秦 左丘明《左传 哀十六年》:“呜呼哀哉,尼父!无自律!”
食为民天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涉务》:“夫食为民天,民非食不生矣,三日不粒,父子不能相存。”
晚食当肉《战国策·齐策四》:“晚食以当肉,安步以当车。”
盗食致饱北齐 颜之推《颜氏家训 省事》:“或有劫持宰相瑕疵而获酬谢,或有喧聒时人视听求见发遣,以此得官谓为才力,何异盗食致饱,窃衣取温哉!”
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孙中山《上李鸿章书》:“夫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不足食胡以养民?”
箪食瓢饮先秦 孔子《论语 雍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食不餬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