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成语词典哀感顽艳哀感顽艳的故事

哀感顽艳的成语故事


拼音āi gǎn wán yàn

基本解释哀:悲哀;感:感动;顽:愚拙;艳:慧丽。悲痛的情调使愚顽无知的人和聪明俊美的人同样受到感动。后转用以评述艳情作品。谓文辞既哀婉感伤;又古拙绮丽;深切感人。

出处三国 魏 繁钦《与魏文帝笺》:“咏北狄之遐征,奏胡马之长思,凄入肝脾,哀感顽艳。”吕延济注:“顽钝艳美者皆感之。”


暂未找到成语哀感顽艳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哀感顽艳)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历史出处
动天地,感鬼神金·元好问《陶然集诗序》:“诗之极致,可以动天地,感鬼神。”
哀而不伤先秦 孔子《论语 八佾》:“子曰:‘《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沤沫槿艳《太平广记》第351卷:“某非猎食者,哀君情切,因来奉救。沤沫槿艳,不必多怀。”
多情善感唐·陆龟蒙《自遣诗三十首》:“多情善感自难忘,只有风流共古长。”
节哀顺变西汉 戴圣《礼记 檀弓下》:“丧礼,哀戚之至也;节哀,顺变也。君子念始之者也。”
惊鸿艳影清·王韬《鹃红女史》:“遥见楼头有一女子凭栏临波凝睇,素妆淡服,丰神绝世,惊鸿艳影,湖水皆香。”
哀兵必胜先秦 李耳《老子 德经》第69章:“祸莫大于轻敌,轻敌几丧吾宝,故抗兵相加,哀者胜矣。”三国 魏 王弼注:“抗,举也;加,当也。哀者必相惜,而不趣利避害,故必胜。”
屈艳班香唐·杜牧《冬至日寄小侄阿宜》诗:“高摘屈宋艳,浓薰班马香。”
呜呼哀哉先秦 左丘明《左传 哀十六年》:“呜呼哀哉,尼父!无自律!”
沤珠槿艳唐·高彦休《唐阙史·韦进士见亡妓》:“某非猎食者,哀君情切,因来奉救。沤珠槿艳,不必多怀。”
喜怒哀乐西汉 戴圣《礼记 中庸》:“故君子慎其独也,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
浓妆艳抹明 施耐庵《水浒传》:“每日只是浓妆艳抹,和西门庆做一处取乐。”
哀哀父母《诗经 小雅 蓼莪》:“蓼蓼者莪,匪莪伊蒿,哀哀父母,生我劬劳。”
争奇斗艳宋·吴曾《能改斋漫录·方物·芍药谱》:“名品相压,争妍斗奇,故者未厌,而新者已盛。”
感恩戴德晋 陈寿《三国志 骆统传》:“今皆感恩戴义,怀欲报之心。”
哀莫大于心死先秦 庄周《庄子 田子方》:“夫哀莫大于心死,而人死亦次之。”
多愁善感茅盾《幻灭》二:“是同情于这个不相识的少妇呢,还是照例的女性的多愁善感,连她自己也不明白。”
哀鸿遍野《诗经 小雅 鸿雁》:“鸿雁于飞,哀鸣嗷嗷。”
淫词艳曲明·施耐庵《水浒传》第81回:“燕青再拜奏道:‘所记无非是淫词艳曲,如何敢伏侍圣上!’”
生公说法,顽石点头晋·无名氏《莲社高贤传·道生法师》:“竺道生入虎丘山,聚石为徒,讲《涅槃经》……群石皆为点头。”
感人肺腑唐 刘禹锡《唐故相国李公集记》:“今考其文至论事疏,感人肺肝,毛发皆耸。”
夸妍斗艳宋·梅尧臣《莫登楼》诗:“夸妍斗艳目以偷,天寒酒醺谁尔俦。”
浓装艳抹清·曾朴《孽海花》第二十七回:“大姑娘却浓装艳抹,体态轻盈的靠在寝宫门口。”
温香艳玉明·汤显祖《牡丹亭·冥誓》:“看他温香艳玉神清绝,人间迥别。”
感慨系之晋 王羲之《兰亭集序》:“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
才藻艳逸晋·陈寿《三国志·魏志·王粲传》:“瑀子籍才藻艳逸,而倜傥放荡。”
梗顽不化《续儿女英雄传》第一回:“目下山东有名绿茶,可知道他们形状否;内中可有能劝化改行的,还有梗顽不化,本事十分利害的否?要一一请教。”
感恩怀德《三国志·魏志·齐王芳传》“勇过聂政,功逾介子,可谓杀身成仁,释生取义者矣”南朝·宋·裴松之注:“古之舍生取义者,必有理存焉,或感恩怀德,投命无悔,或利害有机,奋发以应会,诏所称聂政、介子是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