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成语词典遗闻琐事遗闻琐事的故事

遗闻琐事的成语故事


拼音yí wén suǒ shì

基本解释见“遗闻逸事”。

出处蠡勺居士《〈昕夕闲谈〉小序》:“本以存昔日之遗闻琐事,以附于稗官野史,使避世者亦可考见世事而已。”


暂未找到成语遗闻琐事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遗闻琐事)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历史出处
闻风而动宋 陈亮《祭赵尉母夫人文》:“登堂莫及,闻风而起。”
默默无闻明 李桢《剪灯余话》:“而使之昧昧无闻,安得不饮恨于九泉,抱痛于百世哉?”
博学多闻《文子 精诚》:“虽博学多闻,不免于乱。”
流离琐尾《诗经 邶风 旌丘》:“琐兮尾兮,流离之子”。
闻声相思《鬼谷子·内揵》:“君臣上下之事,有远而亲,近而疏,就之不用,去之反求,日进前不御,遥闻声而相思。”
忠臣不事二君,烈女不更二夫清·褚人获《隋唐演义》第49回:“忠臣不事二君,烈女不更二夫。我为隋臣,不能匡救君恶,致被逆贼所弑,不能报仇,而事别主,何面目立于世乎?”
饱食终日,无所事事吕振羽《简明中国通史》第九章:“饱食终日,无所事事的地主阶级,品质却是最恶劣的。”
算无遗策《晋书 桓玄传》:“自谓经略指授,算无遗策。”
遗形藏志汉·严遵《道德指归论·上德不德》:“遗形藏志,与道相得。”
野没遗贤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20卷:“那爷爷圣武神文,英明仁孝,真个朝无幸位,野没遗贤。”
惹事生非明 冯梦龙《古今小说 宋四公大闹禁魂张》:“如今再说一个富家,安分守己,并不惹事生非。”
路无拾遗《孔子家语·相鲁》:“孔子初仕为中都宰,中都鲁邑制为养生送死之节,长幼异食、如礼年五十异食也强弱异任、任谓力作之事各从所任不用弱也男女别涂、路无拾遗、器不雕伪,……”
忠臣不事二君,贞女不更二夫西汉·司马迁《史记·田单列传》:“忠臣不事二君,贞女不更二夫。齐王不听吾谏,故退而耕子野。”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西汉 戴圣《礼记 中庸》:“凡事豫则立,不豫则废。”
敷衍了事清 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14回:“不但上宪跟前兄弟无以交代,就连着老哥们也不好看,好像我们敷衍了事,不肯出力似的。”
款学寡闻庄周《庄子 达生》:“今休,款启寡闻之民也。”
事与愿违三国 魏 稽康《幽愤》诗:“嗟我愤叹,曾莫能俦。事与愿违,遘兹淹留。”
遗世绝俗宋·苏轼《前赤壁赋》:“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平生不作亏心事,夜半敲门不吃惊鲁迅《天花的蔷薇》:“‘平生不作亏心事,夜半敲门不吃惊。’乙校不自心虚,怎能给恐吓呢?”
充耳不闻清 李渔《奈何天 闹封》:“边陲告急,司转运者,充耳不闻。”
平生莫做亏心事,半夜敲门不吃惊元·无名氏《盆儿鬼》第二折:“平生莫做亏心事,半夜敲门不吃惊。”
暴露无遗杜鹏程《保卫延安》第二章:“只要在这里发现敌人主力,那敌人一切诡计就暴露无遗。”
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三国·魏·王肃《孔子家语·六本》:“与不善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亦与之化矣。”
秀才不出门,全知天下事毛泽东《实践论》:“‘秀才不出门,全知天下事’,在技术不发达的古代只是一句空话,在技术发达的现代虽然可以实现这句话,……”
闻所不闻西汉·司马迁《史记·郦生陆贾列传》:“越中无足与语,至生来,令我日闻所不闻。”
踵事增华南朝 梁 萧统《<文选>序》:“盖踵其事而增华,变其本而加厉,物既有之,文亦宜然。”
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明·酉阳野史《续三国演义》第38回:“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既来至此,焉有怯进之理?”
大事去矣汉·荀悦《汉纪·高祖纪》:“诚用此计,大事去矣。” 北周·庾信《哀江南赋》:“大事去矣,人之云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