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成语词典伯俞泣杖伯俞泣杖的故事

伯俞泣杖的成语故事


拼音bó yú qì zhàng

基本解释伯俞:古代孝子名。形容对父母极为孝顺。

出处明·程登吉《幼学琼林》第二卷:“毛义捧檄,为亲之存;伯俞泣杖,因母之老。”


暂未找到成语伯俞泣杖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伯俞泣杖)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历史出处
将伯之呼清·严复《浮生六记》第三卷:“余欲再至靖江,作将伯之呼。”
牛衣对泣《汉书·王章传》:“初,章为渚生学长安,独与妻居。章疾病,无被,卧牛衣中;与妻决,涕泣。”
泣不成声汉 赵晔《吴越春秋 越王无余外传》:“尧崩,禹服三年之丧,如丧考妣,昼夜哭泣,气不属声。”
可歌可泣明 海瑞《方孝儒临麻姑仙坛记跋》:“追念及之,可歌可泣。”
将伯之助《诗经·小雅·正月》:“载输尔载,将伯助予。”
枕戈泣血唐·房玄龄《晋书·桓温传》:“枕戈泣血,志在复雠。”
河伯为患
杖头木偶
惊神泣鬼明·程登吉《幼学琼林·文事》:“惊神泣鬼,皆言词赋之雄豪;遏云绕梁,原是歌耷之嘹亮。”
龙阳泣鱼《战国策·魏策四》:“魏王与龙阳君共船而钓,龙阳君得十馀鱼而涕下。……王曰:‘然则何为出涕?’曰:‘臣为王之所得鱼也。’王曰:‘何谓也?’对曰:‘臣之始得鱼也,臣甚喜,后得又益大,今臣直欲弃臣前之所得矣。……臣亦将弃矣,臣安能无涕
动天地,泣鬼神清·汪琬《烈妇周氏墓表》:“然则匹妇虽微,及其精诚所激,往往动天地,泣鬼神,何可忽也?”
剖肝泣血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袁绍传》:“臣出身为国,破家立事,至乃怀忠获衅,抱信见疑,昼夜长吟,剖肝泣血。”
拿刀弄杖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二十五回:“宝玉一发拿刀弄杖、寻死觅活的,闹的天翻地覆。”
牛农对泣《汉书 王章传》:“初,章为渚生学长安,独与妻居。章疾病,无被,卧牛衣中;与妻决,涕泣。”
下车泣罪西汉 刘向《说苑 君道》:“禹出见罪人,下车问而泣之。”
不分伯仲
杨朱泣岐《荀子·王霸》:“杨朱哭衢途曰:‘此夫过举蹞步而觉跌千里者夫!’哀哭之。”谓在十字路口错走半步,到觉悟后就已经差之千里了,杨朱为此而哭泣。
行号卧泣南朝·陈·徐陵《为贞阳侯答王太尉书》:“自皇家祸乱,亟积寒暄,九州万国之人,蟠本流沙之地,莫不行号卧泣,想望休平。”
伯道无儿唐 韩愈《游西林寺题萧二兄郎中旧堂》:“中郎有女能传业,伯道无儿可保家。”
伯仲叔季先秦 左丘明《左传 昭公二十六年》:“亦唯伯仲叔季图之。”
神号鬼泣陈毅《满江红·黄金海岸》词:“尽是黄金,这海岸,摩天壁立。任掠夺,大洋风雨,神号鬼泣。”
杖履纵横
杨朱泣歧战国·赵·荀况《荀子·王霸》:“杨朱哭衢途:‘此夫过举蹞步而觉跌千里者夫!’”
竹杖芒鞵宋·苏轼《定风波》:“竹杖芒鞵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风号雨泣清·黄宗羲《柳敬亭传》:“或如风号雨泣,鸟悲兽骇,亡国之恨顿生。”
狐死兔泣《宋史 叛臣传下 李全传下》:“狐死兔泣,李氏灭,夏氏宁得独存?愿将军垂盼。”
杖节把钺东汉·班固《汉书·王莽传》:“以太保甄邯为大将军,受钺高庙,领天下兵,左杖节,右把钺,屯城外。”
凭几据杖西汉 刘向《战国策 燕策一》:“冯几据杖,眄视指使,则厮役之人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