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成语词典仁至义尽仁至义尽的故事

仁至义尽的成语故事


拼音rén zhì yì jìn

基本解释仁爱和正义的行动到了头。旧指诚心报答有助于农事的神灵。对人的爱护、容忍、原谅与帮助;达到尽心尽力的最大限度。

出处西汉 戴圣《礼记 郊特牲》:“蜡之祭,仁之至,义之尽也。”


暂未找到成语仁至义尽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仁至义尽)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历史出处
一口吸尽西江水宋 释道原《景德传灯录 居士庞蕴》:“待汝一口吸尽西江水,即向汝道。”
一坐尽倾《史记·司马相如列传》:“临邛令不敢尝食,自往迎相加。相如不得已,强往,一坐尽倾。”按,《汉书》本传颜师古注:“皆倾慕其风采也。”
一坐尽惊《三国志·魏志·王粲传》:“粲至,年既幼弱,容状短小,一坐尽惊。”
一座尽倾西汉·司马迁《史记·司马相如列传》:“临邛令不敢尝食,自往迎相如。相如不得已,强住,一座尽倾。”
一座尽惊汉·荀悦《汉纪·武帝纪》:“少君及言与人大夫游猎处,老人为儿时识其家处,一座尽惊。”
一片至诚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一回:“圣人望下一看,见他正是服官从政的年纪,脸上一团正气,胸中自然是一片至诚。”
一秉至公清·李宝嘉《文明小史》第六十回:“然而平中丞却不以此为轻重,委差委缺,仍旧是一秉至公。”
一网尽扫
一网打尽宋 魏泰《东轩笔录》第四卷:“聊为相公一网打尽。”
一至于斯南朝·梁·任昉《为齐明帝让宣城郡公表》:“家国之事,一至于斯。非臣之尤,谁任其咎!”
一至于此南朝·梁·简文帝《与湘东王书》:“笔札无情,任其摇礕。甚矣哉!文之横流,一至于此!”
一视同仁唐 韩愈《原人》:“是故圣人一视而同仁,笃近而举远。”
一览而尽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言语》:“江左地促,不如中国,若使阡陌条畅,则一览而尽,故纡余委曲,若不可测。”
一言难尽《京本通俗小说 志诚张主管》:“张主管道:‘小夫人如何在这里?’夫人道:‘一言难尽’。”
一饮而尽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三卷:“鸨儿只道他敬客,却自家一饮而尽。”
丁宁周至晋·陈寿《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论者或怪亮文采不艳,而过于丁宁周至。”
三谏之义《公羊传·庄公二十四年》:“戎将侵曹,曹羁谏曰:‘戎众以无义,君请勿自敌也。’曹伯曰:‘不可。’三谏不从,遂去之,故君子以为得君臣之义也。”何休注引孔子曰:“所谓大臣者以道事君,不可则止,此之谓也。”
不义之财汉 刘向《列女传 齐田稷母》:“不义之财非吾有也,不孝之子非吾子也,子起。”
不仁不义宋 朱熹《朱子语类 大学三》:“害人与穿窬,因为不仁不义。”
不到乌江不尽头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九卷:“政如下棋的较胜争强,眼红喉急,分明似孙庞斗智,赌个你死我活,又如刘项争天下,不到乌江不尽头。”
不知老之将至《论语 述而》:“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丧失殆尽
丧尽天良清 钱泳《履园丛话》:“今人既高贵骄奢矣,而又丧尽天良,但思利己,不思利人。”
个人主义毛泽东《关于纠正党内的错误思想》:“这是小资产阶级个人主义的表现。”
为仁不富战国·邹·孟轲《孟子·滕文公上》:“阳虎曰:‘为富不仁矣,为仁不富矣。’”
为富不仁先秦 孟轲《孟子 滕文公上》:“为富不仁矣,为仁不富矣。”
主观主义毛泽东《改造我们的学习》:“第一种:主观主义的态度。”
义不主财,慈不主兵宋·陈元靓《事林广记·警世格言》:“义不主财,慈不主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