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成语词典地的成语
因篇幅关系,只列出前 100 个地的成语
成语解释出处
gāng cháng sǎo dì纲常扫地纲常:三纲五常;扫地:比喻破坏无余。指纲纪、人伦等封建伦理道德破坏无余。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17回:“史臣有《仇牧赞》云:‘世降道斁,纲常扫地。堂帘不隔,君臣交戏。’”
gē dì chēng chén割地称臣割让土地,臣服于对方。明·冯梦龙《古今小说·游酆都胡母迪吟诗》:“若放我南归,愿为金邦细作,饶幸一朝得志,必当主持和议,使南朝割地称臣。”
tán tiān shuō dì谭天说地指所谈的内容极为广泛。形容谈论者知识广博。《醒世恒言钱秀才错占凤凰俦》:“钱青见那先生学问平常,故意谭天说地,讲论古今,惊得先生一字俱无。”
xiān tiān wò dì掀天斡地见“掀天揭地”。宋·冯时行《遗夔门故旧》诗:“蜀江逬出岷山来,翻涛鼓浪成风雷。掀天斡地五千里,争赴东海相喧豗。”
xiān tiān dòng dì掀天动地见“掀天揭地”。梁启超《王荆公传》第14章:“读其诗词,几无复为曾造作掀天动地大事业开拓于千古者也。”
shān yáo dì dòng山摇地动山和地都在动摇。形容声势或力量的巨大。《宋书 五行志五》:“大明六年七月甲申,地震,有声自河北来,鲁郡山摇地动。”
dì chǒu dé qí地丑德齐丑:同类。地相等,德相同。比喻彼此条件一样。先秦 孟轲《孟子 公孙丑下》:“今天下地丑德齐,莫能相尚。”
dì běi tiān nán地北天南谓四处,到处。清·孔尚任《桃花扇·题画》:“地北天南蓬转,巫云楚雨丝牵。”
jiù dì qǔ cái就地取材就在原地寻取所需要的材料。《诗经 豳风 七月》:“蚕月条桑。”唐 孔颖达疏《十字注疏》:“条其桑而采之,谓斩条于地,就地采之也。”
dì liè shān bēng地裂山崩崩:倒塌。山岳崩塌,大地裂开。形容响声巨大或变化剧烈。清·无名氏《说呼全传》第19回:“只听半空中一声大震,好似地裂山崩,抬头一看,依旧红日青天。”
liú yǒu yú dì留有余地说话办事不走极端;留有回旋和变通的余地。陶菊隐《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史话》第68章:“他们显然具有‘化大事为小事’的用心,为下一步‘打退堂鼓’留有余地。”
tiān hán dì dòng天寒地冻天气非常寒冷;大地到处结冰。宋 王十朋《南州春色》词:“莫恨东风吹不到,著意挽春回,一任天寒地冻,南枝香动。”
fāng cùn zhī dì方寸之地指心。战国 郑 列御寇《列子 仲尼》:“吾见子之心矣:方寸之地虚矣。”
hū tiān huàn dì呼天唤地哭天叫地,形容极为痛苦。周而复《上海的早晨》第一部:“回来说,汤富海在屋子里呼天唤地叫痛。”
zú lǚ shí dì足履实地履:踩踏。脚踏实地。比喻实事求是,平实而不虚浮。《宋史·刘甲传》:“生平常谓:吾无他长,惟足履实地。”
lüè dì gōng chéng略地攻城略:侵夺,强取。夺取地盘,攻战城池。指向敌方进攻。明·陈汝元《金莲记·焚卷》:“十万伍雄兵飞将,皆能略地攻城。”
wēi xìn sǎo dì威信扫地威信:威望和信誉。威望、信誉全部丧失。比喻威望和信誉完全丧失。郭沫若《南京印象》:“而且就是他,使得法纪荡然,使得政府的威信扫地,他到底有什么收获?”
pì dì kāi tiān辟地开天开:开拓;辟:开辟。古代神话盘古氏开辟天地,创立世界。后比喻有史以来。明·许仲琳《封神演义》第82回:“杏黄幡下千千条古怪的金霞,内藏着天上无,地上少,辟地开天无价宝。”
huān tiān xǐ dì欢天喜地形容非常高兴、快乐。元 王实甫《西厢记》第二本第三折:“则见他欢天喜地,谨依来命。”
mà tiān chě dì骂天扯地见“骂天咒地”。梁斌《播火记》:“李德才跟着老山头走回西锁井,一进冯家大院,听得冯大奶奶在内宅骂天扯地,正在吵闹。”
jí dì jīng tiān棘地荆天到处是荆棘。形容变乱后的残破景象或困难重重的处境。清 梁启超《中国积弱溯源论》:“千年辽鹤,望人民城郭以怆神;何处铜驼,向棘地荆天而长涕。”
tiān bēng dì xiàn天崩地陷比喻重大的事变。也形容巨大的声响。同“天崩地坼”。明·施耐庵《水浒传》第55回:“此人善造火炮,能去十四五里远近,石炮落处,天崩地陷,山倒石裂。”
qī tiān kuāng dì欺天诳地欺骗天地神明。形容极其欺诈之能事。元·无名氏《看钱奴》第一折:“这等穷儿乍富,瞒心昧己,欺天诳地,只要损别人,安自己。”
hēi tiān mō dì黑天摸地形容天黑得什么也看不见。明 施耐庵《水浒传》第87回:“众军黑天摸地,不辨东西,只得下马受降。”
zhuī tiān qiǎng dì椎天抢地形容极度悲痛的样子。元·无名氏《冯玉兰》第二折:“好教我负屈衔冤无申诉,只有个椎天抢地号咷哭。”
shè shēn chǔ dì设身处地设:假设;处:设想自己处在别人的那种境地。指替别人的处境着想。宋 朱熹《礼记 中庸》注:“体谓设以身处其地而察其心也。”
tiān dì pōu pàn天地剖判犹言开天辟地。西汉·司马迁《史记·孟子荀卿列传》:“称引天地剖判以来,五德转移,治各有宜。”
jiǎo bù diǎn dì脚不点地形容走得非常快,好象脚尖都未着地。《京本通俗小说 错斩崔宁》:“两个厮赶着一路正行,行不到三二里田地,只见后面两个人脚不点地赶上前来。”
yī luàn tú dì一乱涂地形容乱到不可收拾。宋·苏洵《管仲论》:“桓公之薨也,一乱涂地,无惑也。彼独恃一管仲,而仲则死矣。”
guǎng kuò tiān dì广阔天地指可以发挥作用做出成就的广大领域毛泽东《<在一个乡里进行合作化规划的经验>一文按语》:“农村是一个广阔的天地,在那里是可以大有作为的。”
guì yù zhī dì桂玉之地指京师。宋·戴埴《鼠璞·桂玉》:“马存字长游,谓子游京师,薪如束桂,米如裹玉,世以桂玉之地为京师。”
zhù tiān tà dì柱天踏地指顶天立地的事物。宋 朱熹《朱子语类》第130卷:“若尽得这道理,方成个人,方可以柱天踏地,方不负此生。”
gǎn tiān dì,qì guǐ shén感天地,泣鬼神感:感动;泣:哭泣。感动天地,使鬼神为之哭泣。形容事迹或文艺作品感人至深。清·李绿园《歧路灯》第87回:“那史册彪炳日月的事业,全是这两眶子不叫人知的暗泪做出来,感天地,泣鬼神,才扶到凌烟阁里,与了俎豆,叫他飨哩。”
gǎn tiān dì,dòng guǐ shén感天地,动鬼神感:感动。感动天地,使鬼神为之哭泣。形容事迹或文艺作品感人至深。清·黄宗羲《陈苇庵年伯诗序》:“向令风雅而不变,则诗为之道,狭隘而不及情,何以感天地而动鬼神乎?”
hú zhōng tiān dì壶中天地指道家的生活。元 刘秉忠《永遇乐》词:“壶中天地,目前今古,今日还明日。”
tiān bù pà,dì bù pà天不怕,地不怕形容无所畏惧,什么都敢干。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四十五回:“老爷小时何曾像这么天不怕地不怕的!”
fān tiān fù dì番天覆地番:通“翻”;覆:翻过来。形容变化巨大而彻底,也形容事情闹得很凶。明·无名氏《精忠记·胜敌》:“快送二圣皇帝出来,万事全休,不然交你番天覆地,社稷荡为丘墟,生灵涂作魑魅。”
yì dì ér chǔ易地而处换一换所处的地位。比喻为对方想一想。三国 魏 曹髦《少康、汉高祖论》:“社稷几倾,若与少康易地而处,或未能复大禹之绩也。”
fēng bō píng dì风波平地风波:比喻事变。平地上起风浪。比喻突然发生意料不到的纠纷或事故。明·许三阶《节侠记·开宗》:“因辐辏旧日姻盟,潜归去,风波平地,夫妇各飘零。”
gān dǎn tú dì肝胆涂地见“肝脑涂地”。汉·刘向《说苑·善说》:“使食肉者一旦失计于庙堂之上,若臣等之藿食者宁得无肝胆涂地于中原之野?”
fén xiāng sǎo dì焚香扫地形容清幽的隐居生活。宋·王谠《唐语林·文学》:“韦应物立性高洁,鲜食寡欲,所居焚香扫地而坐。”
tiān dì kāi pì天地开辟指前所未有,有史以来头一次。徐整《三五历记》:“天地混沌如鸡子,盘古生其中,万八千年,天地开辟,阳清为天,阴浊为地,盘古在其中。”
tiān jīng dì wěi天经地纬①语本《左传·昭公二十五年》:“礼,上下之纪、天地之经纬也。”指天地间理所当然、无可非议的道理。②引申为以天地为法度治理天下。语出《左传·昭公二十五年》:“礼,上下之纪、天地之经纬也。”
tiān chóu dì cǎn天愁地惨天地都感到愁苦、凄惨。形容极其悲惨(多用作渲染气氛)。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一百四回:“是夜,天愁地惨,月色无光,孔明奄然归天。”
tiān hūn dì cǎn天昏地惨惨:凄惨,悲伤。天地都感到愁苦、凄惨。形容极其悲惨。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21回:“只见天昏地惨,东西南北,茫然不辨。”
tiān hūn dì hēi天昏地黑见“天昏地暗”。唐·韩愈《龙移》诗:“天昏地黑蛟龙移,雷惊电激雄雌随。”明·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卷二十四:“只听得一阵风过处,天昏地黑,鬼哭神嚎,眼前伸手不见五指,一时晕倒了。”
fàng xià tú dāo,lì dì chéng fó放下屠刀,立地成佛佛家劝人改恶从善的话。比喻作恶的人一旦认识了自己的罪行,决心改过,仍可以很快变成好人。宋 朱熹《朱子语类》第30卷:“只不迁不贰,是甚力量,便见工夫,佛家所谓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tiān bēng dì jiě天崩地解比喻重大的事变。也形容巨大的声响。同“天崩地坼”。清·黄宗羲《留别海昌同学序》:“天崩地解,落然无与我事。”
dào dào dì dì道道地地非常地道。陈立德《前驱》:“虽然号称是留过洋的博士,其实却只不过是一个道道地地的上海小开,连点商人的本事也没有。”
jǐn tiān xiù dì锦天绣地形容房屋或其他环境布置得十分美观华丽。宋·范成大《清明日试新火作牡丹会》:“那得青烟穿御柳,且将银烛照京花……锦天绣地春不散,任教檐雨卷泥沙。”
hǒu tiān hǎn dì吼天喊地吼:大声叫。大声喊叫,形容极为烦躁痛苦。路遥《平凡的世界》第五卷第23章:“她甚至对吼天喊地的玉亭抱着一种嘲笑的态度。”
fú dì shèng rén伏地圣人指在某一方面略有知识就逞能的人。
huā tiān jiǔ dì花天酒地花:比喻美女;旧指娼妓或娼馆。指整天挟妓饮酒。形容沉湎于吃喝嫖赌的荒淫腐化生活。清 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27回:“到京之后,又复花天酒地,任意招摇。”
dì kuò tiān cháng地阔天长阔:宽广。指天空广大,大地辽阔。唐·李华《吊古战场文》:“地阔天长,不知归路。”
chuàng tiān hū dì怆天呼地悲痛地呼天喊地。形容极其悲痛绝望的神态。同“怆地呼天”。清 禇人获《隋唐演义》第九十回:“生逼他出兵进城,以致堕敌人之计中,丧师败绩,害他不得为忠臣义士,真可叹真痛恨,怆天呼地而不已也!”
qiāng dì hū tiān抢地呼天抢地:触地。大声叫天,用头撞地。形容极度悲伤。清 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十四回:“老板奶奶见媳妇已死,抢地呼天,哭个不了。”
hàn dì yáo tiān撼地摇天撼:摇动。使天地都抖动起来。形容力气、本领和气魄极大。明·施耐庵《水浒传》第41回:“有分教,李逵施为撼地摇天手,来斗巴山跳涧虫。”
dì dà wù bó地大物博地域辽阔;物产丰富。清 李宝嘉《官场现形记》:“又因江南地大物博,差使很多,大非别省可比。”
dì guǎng rén xī地广人稀地域广阔;人烟稀少。东汉 班固《汉书 地理志下》:“习俗颇殊,地广民稀。”
huà dì chéng tú画地成图在地上画出地图,来说明山川河岳等地理形势。形容信手拈来,才能出众。东汉·班固《汉书·张安世传》:“千秋口对兵事:画地成图,无所忘失。”
dì xiá mín chóu地狭人稠狭:窄小;稠:多而密。地域狭小,人口稠密。形容人口密集的地区或拥挤的场所郭沫若《苏联纪行》:“同进食堂进膳,今夜有舞会,地狭人稠,毫无虚席。”
pū tiān gài dì铺天盖地铺:把东西散开;盖:笼罩;遮蔽。遮住天;盖住地。形容充满了整个天地。来势猛烈。也作“遮天盖地”。宋 释惟白《续传灯录 卷二 志仁禅师》:“问:‘如何是和尚家风?’师曰:‘遮天盖地。’”
míng yù sǎo dì名誉扫地指彻底失去声誉。王朔《过把瘾就死》:“我也在一边坐下,喘出一口气,感到名誉扫地,威信扫地。”
jú gāo tiān,jí hòu dì局高天,蹐厚地局:弯曲;蹐:小步走。蜷曲不敢伸展。形容小心谨慎,惶恐不安。《诗经·小雅·正月》:“谓天盖高,不敢不局;谓地盖厚,不敢不蹐。”
bié yǒu tiān dì别有天地天地:风格或境界。另外有一种境界。形容风景或艺术创作等引人入胜。唐 李白诗《答山中人》诗:“问余何意栖碧山,笑而不答心自闲,桃花流水窅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
mán tiān mèi dì瞒天昧地指瞒上欺下,没有一句真话元 无名氏《闹铜台》第一折:“我那日离山营,到铜城见仓官坏法胡行径,专瞒天昧地不公平。”
hū tiān jiào dì呼天叫地见“呼天号地”。清·唐训方《里语徵实》卷下引《暗室灯》:“[韩魏公曰]百姓多愚,或为枉断,抱憾终身,早夜呼天叫地,我岂安乎?”
dì zhǔ zhī yí地主之仪见“地主之谊”。清·蒲松龄《聊斋志异·三仙》:“未修地主之仪,忽叨盛馔,于理不当。”
dǐng tiān lì dì顶天立地头顶云天;脚踩大地。形容形象高大;气概豪迈。也形容敢作敢为;光明磊落。宋 释普济《五灯会元 育王裕禅师法嗣 道场法全禅师》:“汝等诸人,个个顶天立地,肩横榔栗,到处行脚。”
zhē dì gài tiān遮地盖天同“遮天盖地”。李季《五月端阳·打横山》:“大小据点一扫光,红军和赤卫军遮地盖天。”
dòng tiān dì,qì guǐ shén动天地,泣鬼神动:感动;泣:低声哭。使天地鬼神受到感动。形容事迹或作品十分感人。清·汪琬《烈妇周氏墓表》:“然则匹妇虽微,及其精诚所激,往往动天地,泣鬼神,何可忽也?”
lì dì shēng gēn立地生根比喻过于性急,立刻就要办好事情。
rú lǚ píng dì如履平地履:踩。像走在平地上一样。比喻从事某项活动十分顺利。唐 裴铏《周邯》:“因夷人卖奴,年十四五,视其貌甚慧黠。言善入水,如履平地。”
cǐ dì wú yín sān bǎi liǎng此地无银三百两比喻想要隐瞒、掩盖真相;因手法拙劣;反而彻底暴露。民间故事:有人把银子埋藏地下,上面留字写道:“此地无银三百两”。邻人阿二偷走了银子,也留字写道:“隔壁阿二不曾偷”。
cán kuì wú dì惭愧无地羞惭愧悔,无地自容。形容非常惭愧。明·冯梦龙《喻世明言》第22卷:“似道得词,惭愧无地。”
jiǎo bù zhān dì脚不沾地见“脚不点地”。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二十回:“那李嬷嬷脚不沾地,跟着凤姐儿走了。”
dì líng rén jié地灵人杰灵:好;杰:杰出。指有杰出的人降生或到过,其地也就成了名胜之区。唐 王勃《滕王阁序》:“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
wǔ jīng sǎo dì五经扫地五经:借指文人。把文人的脸都丢尽了。旧时也指圣人之道泯灭。《新唐书·祝钦明传》:“帝与群臣宴,钦明自言能《八风舞》,帝许之。钦明体肥丑,据地摇头睆目,左右顾眄,帝大笑。吏部侍郎卢藏用叹曰:‘是举《五经》扫地矣。’”
jīn shēng zhì dì金声掷地谓掷地作金石之声。形容语言文字铿锵有力。《晋书·孙绰传》:“卿试掷地,当作金石声也。”
shān bēng dì xiàn山崩地陷亦作“山崩地塌”。山岳崩倒,大地塌陷。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九十四回:“忽然一声响,如山崩地陷,羌兵俱落于坑堑之中。”
wáng lì zhuī zhī dì亡立锥之地亡:无;立锥:插锥子。没有插锥尖的一点地方。形容极其贫困。东汉·班固《汉书·食货志》:“富者田连阡陌,贫者亡立锥之地。”
jì dì pán tiān际地蟠天形容遍及天地间。庄周《庄子 刻意》:“上际于天,下蟠于地。”
fán tiān nǎo dì烦天恼地烦:烦恼,烦闷。形容心情十分烦恼元·关汉卿《窦娥冤》第一折:“哭哭啼啼,烦天恼地。”
fū cùn zhī dì肤寸之地肤寸:古代长度单位,1肤=4寸。指面积狭小的土地。西汉·刘向《战国策·秦策》:“肤寸之地无得者,岂齐不欲地哉?形弗能有也。”
tiān tā dì xiàn天塌地陷天坍塌,地裂陷。比喻重大灾变。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三十九回:“我有了这件东西,说到得了天塌地陷也是瞎话,横竖咱们大清国万万年,我邓振彪也万万年了。”
tiān cuī dì tā天摧地塌摧:毁坏,犹如天塌地陷。比喻重大事变。元·关汉卿《拜月亭》楔子:“你直待白骨中原如卧麻。虽是这战伐,负着个天摧地塌,是必想着俺子母每早来家。”
dì fù tiān fān地覆天翻覆:翻过来。形容变化巨大。也形容闹得很凶。唐 刘商《胡笳十八拍》六:“天翻地覆谁得知?如今正南看北斗。
jīng wěi tiān dì经纬天地经:丝织品的直线;纬:丝织品的横线。形容人的才能极大,能经营天下,治理国政。春秋·鲁·左丘明《左传·昭公二十八年》:“慈和徧服曰顺,择善而从曰比,经纬天地曰文。”
gōng jūn tiān dì功均天地均:同。功绩与天地等同。形容功劳极大。南朝·梁·陆倕《石阙铭》:“功均天地,明并日月。”
mèi dì mán tiān昧地瞒天欺骗天地。比喻昧着良心,隐瞒事实或以谎言骗人。明 无名氏《活拿萧天佑》头折:“你这般昧地瞒天,谄佞奸僻。”
jiǔ shí dì yù酒食地狱陷入终日为酒食应酬而奔忙的痛苦境地。宋·朱彧《萍洲可谈》卷三:“东坡倅杭,不胜杯酌……疲于应接,乃号杭倅为酒食地狱。”
tiān bēng dì liè天崩地裂比喻重大的事变。崩:倒塌。明 冯梦龙《醒世恒言 大树坡义虎送亲》:“忽地乱喇的一声响亮,如天崩地裂,一件东西向前而坠。”
dì chè tiān bēng地坼天崩坼:开裂;崩:倒塌。地裂开,天崩塌。原指地震,后多比喻重大变故。《战国策·赵策三》:“天崩地坼,天子下席。” 《后汉书·翟酺传》:“自去年以来,灾遣频数,地坼天崩,高岸为谷。”
hūn tiān àn dì昏天暗地见“昏天黑地”。明·冯梦龙《喻世明言》第十三卷:“鬼帅再变五色云雾,昏天暗地。”
dì jiǎo tiān yá地角天涯比喻偏远的地方或相隔很远。南朝 陈 徐陵《答族人梁东海太守长孺书》:“燕南赵北,地角天涯,言接未由。”
dì lǎo tiān hūn地老天昏形容变化剧烈。明·汤显祖《牡丹亭·忆女》:“地老天昏,没处把老娘安顿,思量起举目无亲,招魂有尽。”
hōng tiān liè dì轰天烈地轰动天地。形容声响猛烈或声名巨大。清·讴歌变俗人《经国美谈·奉使宴宾》:“好似千斤炮药,等着导火线,就要发作,是轰天烈地了。”
háo tiān kòu dì号天叩地号:大叫;叩:敲击。大声呼天,以头撞地。形容极度悲痛。
jiāng tiān jiù dì将天就地谓以高就低。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三卷:“小娘子休得悲伤,小可承娘子错爱,将天就地,求之不得,岂敢推托?”
dì tóu shé地头蛇指在当地有势力的欺压人民的恶霸。比喻本地有一定能量的人物。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七卷:“大官人休说满话!常言道:恶龙不斗地头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