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汉语词典简化字简化字的意思
jiănhuà

简化字


拼音jiăn huà zì
注音ㄐㄧㄢˇ ㄏㄨㄚˋ ㄗˋ

词性名词
繁体簡化字

词语解释

简化字jiǎn huà zì

  1. 简体字。同如:轿是“轿”。

引证解释

  1. 简体字。

    如:轿是“轿”的简化字

国语辞典

简化字jiǎn huà zì

  1. 笔画较正体字简单的异体字。参见「简体字」条。

网络解释

简化字

简化字是官方公布的简体字,通常指《第一批简体字表》、《当用汉字表》、《简化字总表》的字,有时也包括《第二次汉字简化方案》。一简字和二简字主要源于古字、俗字、异体字、草书楷化字、解放字,二简字还有一些后解放字(1949-1966始见的简体字,比如藏的二简字“䒙”)

1935年8月《第一批简体字表》公布,次年2月被收回。

1950年7月吴玉章传达了毛泽东的指示:文字改革应首先办简体字,不能脱离实际,割断历史。

1952年蒋介石重提简化汉字,但最终不了了之。

1954年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成立。

1956年《汉字简化方案》通过。

1960年文改委公布《关于征集新简化字的通知》,第二次汉字简化正式开始。1966年文革爆发,二简被迫中断。1971年林彪坠机后国内秩序有所好转,次年中科院下设文字改革办公室,二简恢复。

1973年周总理表示:汉字的简化还不够充分,需要进一步的简化。1975年文改委上报《草案》,被四人帮强行扣压。后来周总理带病亲审,指出了增加简化字与简化偏旁的重要性。

1977年2月文改委发表《批判“四人帮”破坏文字改革的罪行》,12月20日公布《草案》并广泛征求社会意见,次日《人民日报》开始试用二简字,1981年文改委参考全国各方面的意见拟出111字的《修订草案》,但1986年二简字被全盘废除。1988年国家语委公布《现代汉语通用字表》,二简字“炖”赫然在列,但官方对此没有任何解释。

2000年10月31日文字法通过,次年元旦正式施行,确立了规范汉字作为国家通用文字的法定地位。

分字解释


※ "简化字"的意思解释、简化字是什么意思由文字秀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简化字造句


  • 1.楷书比行书正式,唐人所书写的字体较之前代已经有所简化,甚至有猜测,唐代时,人们就已经开始写一些简化字,这从一些手抄经文中可以窥见一斑。

    2.到隋唐时代简化字逐渐增多,在民间相当普遍,被称为“俗体字”。

    3.实际上俗体字,或简化字,一直都在民间流传。

    4.最早见于南北朝的碑刻,到隋唐时代简化字逐渐增多,在民间使用已相当普遍,其时被称作“俗体字”。

    5.对此,张启政说,其实,简化字并不是现代人的发明,早在唐代就有人开始使用简化字了,当时人们称这种被简化的字体为“俗体字”。

    6.6世纪)的碑刻,到隋唐时代简化字逐渐增多,在民间相当普遍,被称为“俗体字”。

    7.中国著名的教育家、出版家、中华书局的创办人陆费逵曾在上面发表《普通教育应该采用俗体字》的文章,因为当时把简化字称为“俗体字”。

    8.但是,体现汉语文章形式美精髓的书法,实际上却偏爱简化字.

    9.你需要使用别的字典找到对应的简化字.

    10.出版局要求出版物要使用简化字.

    11.我不认为我们应该用繁体字来代替简化字。

    12.字典清晰的显示了简化字与繁体字的对照关系,可帮助人们正确的进行简繁转化或繁简转换。

    13.唐朝人就在写简化字了,你信吗?一个来自千年之前的唐朝的简体“无”字,让全国的书法专家和文物专家们深感诧异。

    14.董琨表示,简化字早已有之,在元明清的小说等读本中都出现过很多简化的俗体字,民国政府1935年也公布过一个收字324个的简体字表,只是后来没有正式推行。

    15.我们现在通行的楷书在魏晋时开始出现,而简体字最早出现于南北朝的碑刻,到隋唐时,简化字在民间已相当普遍,被称为“俗体字”。

    16.除了上面提到的“俗体字”,还出现了手头字、简笔字、灭笔字、破体字、省笔字等不同简化字概念,国民政府将这些叫法统一称为“简体字”。

    17.规范的繁体字和简化字都是规范字,二者的关系是一种相辅相成的关系.

    18.受泉州地区方言影响,平舌音和翘舌音、前鼻音和后鼻音、鼻音和边音区别不是很清楚,造成了学生写繁体字、异体字、简化字、错字别字的现象。

    19.编者将文献中的繁体字、异体字、俗体字改为相应的简化字和正体字;对文字错衍脱漏的订正,简单的用符号标出,复杂的用文字说明。

    20.经过改革后的简化字基本不再使用异体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