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áo

毛衣


拼音máo yī
注音ㄇㄠˊ ㄧ

词性名词

词语解释

毛衣máo yī

  1. 机器或手工编织的毛线上衣。

    woolen sweater; wolly; cardigan;

翻译

  • 英语 (wool)​ sweater, CL:件[jian4]
  • 德语 Pullover (S)​, Strickjacke (S)​
  • 法语 pull, tricot

引证解释

  1. 禽鸟的羽毛。

    《汉书·五行志中之上》:“未央殿 輅軨中雌鸡化为雄,毛衣变化而不鸣。”
    唐•杜甫 《杜鹃行》:“毛衣惨黑貌憔悴,众鸟安肯相尊崇?”
    明•刘基 《次韵和新罗严上人秋日见寄二首·又用前韵》:“鸿雁羣翔营口实,鳧鷖对立惜毛衣。”

  2. 比喻人的容颜或衣服。

    清•顾炎武 《路舍人客居太湖东山三十年寄此代柬》诗:“翡翠年深伴侣稀,清霜憔悴减毛衣。”
    清•李渔 《怜香伴·惊飓》:“味杂山珍。逡巡。冠裳济楚,自愧毛衣堪哂。”

  3. 兽的皮毛。

    唐•白居易 《西凉伎》诗:“假面胡人假师子,刻木为头丝作尾。金镀眼睛银帖齿,奋迅毛衣摆双耳。”
    《西游记》第三三回:“二魔道:‘……把他( 猪八戒 )且浸在后边浄水池中,浸退了毛衣,使盐腌着。’”

  4. 毛线织成的上衣。

    张抗抗 《北极光》七:“他指了指路边摊床上挂着的一件鲜艳夺目的高价毛衣。”

国语辞典

毛衣máo yī

  1. 禽鸟的羽毛。

    唐·韩偓〈鹊〉诗:「偏承雨露润毛衣,黑白分明众所知。」

  2. 毛皮作成的衣服。

    唐·白居易〈新乐府·西凉伎〉:「奋迅毛衣摆双耳,如从流沙来万里。」

  3. 用毛线织成的衣服。

网络解释

毛衣 (以机器或手工编织的毛线上衣,保暖效果良好)

毛衣,以机器或手工编织的毛线上衣。人类在原始生活中利用树叶、兽皮来蔽体,在渔牧生活中结网捕鱼,就懂得运用编织的技法,随着文明的演进与科技的发明,人类不仅充分利用各类动、植物等天然纤维编织出生活所需的物品,更研发出多种化学纤维、矿物纤维,使人类生活更舒适便利。

分字解释


※ "毛衣"的意思解释、毛衣是什么意思由文字秀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毛衣造句


  • 1.10余位妈妈现场展示曾经为子女编织的毛衣,一件件代表母爱的衣帽鞋袜,让他们又回到旧时光。

    2.杨杨母亲张小燕指着一件黄色毛衣,她说“这个小口子就是被钩出来的”。

    3.她看见沙发上有一个钩毛衣用的钩针,就拿起来把饮料瓶口的那层塑料膜戳了个洞。

    4.不料,母亲钩毛衣的钢针尚留在床上,男童摔倒时,尖锐的钢针**了孩子的左侧阴囊内。

    5.秋天的穿衣打扮重点不仅仅在于各式各样充满巧妙心思的混搭,还有许多用来画龙点睛的小物比如大项链、粗细不一的毛衣链套叠、软呢帽、墨镜等等。

    6.右边穿法较中规中矩,但没有多余赘饰,更显大气,大衣款型很挺,与质地较软的毛衣、裤款形成对比。

    7.对于青果领套头毛衣相对于一般的毛衣的款式更能吸引人,一颗领带针或者其他质地的扣子在造型上面也更有设计感与时尚感。

    8.笨你姥姥的毛衣啊!救我啊!放我出去啊!!快点的速度的风驰电骋的以迅雷之势不及掩耳盗玲的放我出去不然你死给我看!!啊呸,我死给你看!

    9.自学裁剪、缝制衣服,针织、针钩毛衣……一切手工活都变成了她的“囊中物”,尤其是剪纸,更是让她练成了一门“技术”。

    10.天气转冷的时候,王光美给刘爱琴买毛线,织了一件毛衣,可她还没有毛裤。

    11.那羊毛呢?除了变成毛线打成毛衣外,还被广泛用来制作具有柔润、富于弹性等特点的羊毫笔。

    12.在全国优秀志愿者周纪萍、全国美德少年引领下,10多所中小学的女老师拿起毛线针,为孩子们忙碌编织,完成1500套毛衣、围巾、手套。

    13.约翰身着粗陋的骆驼毛衣服,腰束皮带,以蝗虫和野蜜果腹。

    14.北启周府,一名荆钗布裙的玉人在织着小毛衣,一位粉雕玉琢的小女孩正坐在她旁边,默然无声,非常文静。

    15.当天他穿得单薄,毛衣都没穿,记者问他“冷不冷”,赵国方说这是他最厚的衣服,不觉得冷。

    16.简约的圆领短款毛衣,别出心裁的开叉和前短后长的下摆设计。

    17.我老伴儿晚上十点钟开完会从厂里回来,还熬夜给他们打毛衣。

    18.她相信这些福利院的小朋友穿上老奶奶亲手织的毛衣,一定能感受到李鸣奶奶浓浓的爱。

    19.肉粉色大衣配上毛烘烘的大翻领,尊贵又复古,内搭高领毛衣,下搭泼墨纹高腰短裤,修身又具有职场风仪。

    20.午休后她洗了个澡,妈妈在客厅打毛衣,这时唐静接了一个电话,就走到卧室反锁了门打电话,“这一进去就再也没有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