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司


拼音sì sī
注音ㄙˋ ㄙ


词语解释

四司sì sī

  1. 指司命、司禄、司危、司中四星官。见“四司六局" class=primary href=/cidian/ci-6062594aa>四司六局”。道教谓天帝的禁宫。明代内府职官名。指惜薪、宝钞、钟鼓、混堂。参阅明·刘若愚《酌中志·内府衙门职掌》

引证解释

  1. 指司命、司禄、司危、司中四星官。

    《礼记·月令》“命有司大难旁磔,出土牛,以送寒气” 唐•孔颖达 疏:“熊 氏引《石氏星经》云:‘司命二星在虚北,司禄二星在司命北,司危二星在司禄北,司中二星在司危北。’ 史迁 云:‘四司,鬼官之长。’”

  2. 见“四司六局" class=primary href=/cidian/ci-6062594aa>四司六局”。

  3. 道教谓天帝的禁宫。

    《云笈七籤》卷八:“九皇上真者,玉虚之元君也;四司者,天帝之禁宫也。”

  4. 明•代内府职官名。指惜薪、宝钞、钟鼓、混堂。参阅 明•刘若愚 《酌中志·内府衙门职掌》

网络解释

四司

明宦官官署统称。即惜薪司、钟鼓司、宝钞司、混堂司。各有掌印太监、佥书、监工等。参阅 明 刘若愚 《酌中志·内府衙门职掌》。明宦官官署有二十四衙门,包括十二监,及下属四司八局。

宋代官职统称。即帅司、宪司、仓司、漕司。宋处为加强中央集权,在原有的州,县基础上新设置“路”。每路设四个机构,安抚司(帅司)、提点刑狱司(宪司)、提举常平司(仓司)、转运司(漕司),其中漕、宪、仓三司除了各司其责之外,还负责对路内所辖的地方官吏进行行政监督,所以又通称“监司”。四司互不统属,长官地位相侔,各自拥有独立的机构与官员,分别隶属于不同的中央部门,有力地加强了中央集权。

  • 分字解释


    ※ "四司"的意思解释、四司是什么意思由文字秀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四司造句


  • 1.庞大无比、部门众多的太监机构共有十二监四司八局,什么司礼监、御用监、御马监、惜薪司、兵仗局、银作局、混堂司。

    2.私运甲仗儿臣相信,那是因为兵部四司受天策上将府直辖凡是与大哥关系密切的边将没有不被他们刁难。

    3.四司之外,清设有铸印局,掌铸造皇帝宝印及内外官员印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