辞色


拼音cí sè
注音ㄘˊ ㄙㄜˋ

繁体辭色

词语解释

辞色cí sè

  1. 说的话和说话时的神态。

    辞色壮烈,众皆慨叹。——《晋书·祖逖传》

    one's speech and facial expression;

引证解释

  1. 言辞和神色。

    《后汉书·独行传·陆续》:“续 虽见考苦毒,而辞色慷慨。”
    《晋书·祖逖传》:“﹝ 逖 ﹞中流击楫而誓曰:‘ 祖逖 不能清中原而復济者,有如 大江 !’辞色壮烈,众皆慨叹。”
    宋•周煇 《清波杂志》卷十:“公厅上论职事,或未免厉辞色,若盃酒閒,詎可无和气以相接?”
    清•沉复 《浮生六记·坎坷记愁》:“良久,司閽者曰:‘ 范爷 因公往 常州 去矣。’察其辞色,似有推托。”

  2. 指温和的言语、态度。

    《魏书·崔游传》:“松柏 归款,引为主簿,稍以辞色诱之,兄弟俱至。”
    《续资治通鉴·宋太宗太平兴国八年》:“奏对之际,无不假以辞色,善恶兼听,未尝峻折之也。”
    清•陈康祺 《燕下乡脞录》卷一:“侍阿哥书房讲读,严正恪勤,於中贵不假辞色。”

国语辞典

辞色cí sè

  1. 言语态度。

    《晋书·卷六二·祖逖传》:「辞色壮烈,众皆慨叹。」
    《三国演义·第四一回》:「瑁遂与张允同至樊城,拜见曹操。瑁等辞色甚是谄佞。」

网络解释

辞色

辞色,汉语词汇。

拼音:císè

释义:1、言辞和神色。2.指温和的言语、态度。

分字解释


※ "辞色"的意思解释、辞色是什么意思由文字秀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辞色造句


  • 1.说来也怪,他接受的任务已经上千件,从未对任何保护对象假以辞色,但是对这位林小姐,他却不能不理不睬“花香太浓了”。

    2.史载李林甫给人的印象是平易近人,和颜悦色,但却阴中伤之,不露辞色。

    3.初,南秦州豪右杨松柏兄弟,数为寇盗,刺史博陵崔游诱之使降,引为主簿,接以辞色,使说下群氐,既而因宴会尽收斩之,由是所部莫不猜惧。

    4.阳子发现,这人对那个大老婆比较好,对那个年轻貌美的小妾,则老是不假辞色的为难。

    5.一天之后,*理罕见地参加了实况广播节目,当他向听众讲到对通货膨胀的担忧时,不假辞色。

    6.无事便思有闲杂念想否。有事便思有粗浮意气否。得意便思有骄矜辞色否。失意便思有怨望情怀否。时时检点,到得从多入少、从有入无处,才是学问的真消息。洪应明 

    7.从来没有对哪一个战队假以辞色的他们这次对NO.

    8.但他一向不假人辞色,当下也是一副不领情的样子,冷冷道,“罢了,今**们师徒两人欺辱于我。

    9.魏来对这种人向来不假以辞色,拉着萧峰便转身离开了,弄得艾丽莎与石家兄弟三人好不尴尬。

    10.从未对任何一名弟子假以辞色的顾雨晴竟然会委屈地向人解释?(小白脸当到这份上,死而无憾啊!)黄脸青年愤愤地在心中诅咒他认为的“小白脸”。

    11.这不过,当酒喝到一半的时候,平时对男人从不假以辞色的顾媚,忽然性情大变,直接问道:“林修,你喜不喜欢媚姐我?”。

    12.那叶添怕极了这个顾先生,林横山却没有假以辞色。

    13.可是看他刚才并没有对自己假以辞色,从进门到坐下一句话都没有说,便知道此道对他不通。

    14.语言新颖不低俗,辞色渲染不过度。

    15.盖特纳在批评华尔街薪酬上不假辞色,并称政府未来将要求对这些华尔街人士支付的报酬需以表现为凭.

    16.得意便思有骄矜辞色否。

    17.崇兆两人在田英东面前平易近人,面对这些山野孩童,却不必假以辞色。

    18.而且蓝静从小表现出惊人的神武天分,所以分会长知道,蓝静平时眼界很高,对很多男人都不假以辞色。

    19.无事便思有闲杂念想否。有事便思有粗浮意气否。得意便思有骄矜辞色否。

    20.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充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