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


拼音bó wù
注音ㄅㄛˊ ㄨˋ

词性名词

词语解释

博物bó wù

  1. 旧时对动物、植物、矿物、生理等学科的总称。

    natural science;

  2. 知道许多事物。

    博物洽闻。

    knowledgeable;

翻译

  • 英语 natural science
  • 德语 Naturkunde (S)​
  • 法语 sciences naturelles

引证解释

  1. 通晓众物。

    汉•桓宽 《盐铁论·杂论》:“桑大夫 据当世,合时变,推道术,尚权利,辟略小辩,虽非正法,然巨儒宿学,恶然大能自解,可谓博物通士矣。”
    宋•欧阳修 《笔说·博物说》:“草木虫鱼,《诗》家自为一学,博物尤难。”
    清•徐发 《<蚓庵琐语>序》:“姬公 多艺, 子产 博物,自古而然。”

  2. 指通晓各种事物的人。

    唐•玄奘 《大唐西域记·摩揭陀国下》:“於是客游后进,详论艺能,其退走者固十七八矣。二三博物,众中次詰,莫不挫其鋭,頽其名。”

  3. 指万物。

    唐•玄奘 《大唐西域记·摩腊婆国》:“昔此邑中,有 婆罗门,生知博物,学冠时彦,内外典籍,究极幽微。”
    宋•苏轼 《以石易画晋卿难之复次韵》:“欲观博物妙、故以求马卜。”

  4. 旧时对动物、植物、矿物、生理等学科的统称。

国语辞典

博物bó wù

  1. 博通万物,知识广博。

    《左传·昭公元年》:「晋侯闻子产之言曰:『博物君子也。』」

  2. 动物、植物、矿物等学科的总称。

网络解释

博物 (科普杂志)

博物》是2004年《中国国家地理》杂志社出版的杂志,是《中国国家地理》青春版,是在CNG同一品牌下,依据读者定位不同而产生的两本杂志,是《中国国家地理》杂志有益的补充。以青少年为主要读者对象,引导学生走进自然、勇于实践、博学广纳、探索求实的世界。杂志是一本面向青少年学生的自然人文综合知识类刊物,它提倡博物学的复兴,引导学生走进自然、勇于实践、博学广纳、探索求知。它集知识性、趣味性、互动性于一身,图文并茂,紧跟时代。内容广泛涉猎天文、地理、生物、历史等诸多领域,具有科学性、权威性、趣味性,对青少年的健康成长起到良性的引导作用。

博物 (汉语词语)

博物(读音bówù),本意是辨识了解各种事物,引申指万物。现多用作动植物、矿物、生理一类学科的统称。

分字解释


※ "博物"的意思解释、博物是什么意思由文字秀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博物造句


  • 1.荆门市博物馆一名现场工作人员表示,这个器皿可以肯定是现代盗墓贼所遗留的作案工具,各厢室之间的毁损也极有可能是盗墓贼所为。

    2.它记录了中生代古火山发生、演化的历史,也展示了一亿年来地质作用所形成的深谷、峰林,有“造型地貌博物馆”之称。

    3.在李小龙曾生活过的喷鼻港,他的故宅将被改造成1个博物馆。

    4.昨日,步行游成都的上海73岁的方克宁参观成都武侯祠博物馆,认为“三顾茅芦”景点的英语译文犯了大错误。

    5.四十余年来,主要从事中国古代陶瓷的整理、保管和鉴定工作,并对故宫博物院庋藏的古陶瓷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6.“如今它已落成,不再是工地,也不是设计图纸,”纪念博物馆馆长爱丽?M?格林伍德说道。

    7.三亚翼龙是三亚自然博物馆的镇馆之宝,它发现于热河生物群且落户三亚,故命名为三亚翼龙。

    8.后来,有帮省博物馆临画,而在市美术馆工作时也有大量临摹真迹的机会。

    9.皇家博物馆收藏了一份国王的著名宣言的临摹本.

    10.封诰是明清帝王对五品以上官员及其先代和妻室授予封典的诰命,是鲜为人知的藏品,也是黑龙江省博物馆各类历史文物藏品中非常重要的一项。

    11.数十年来,他创作大量花鸟画,出版画集数十册,作品被国内外美术馆、博物馆、图书馆等收藏。

    12.南宋御街国际旅游综合体、新西湖、运河边三个国字号博物馆、西溪天堂国际旅游综合体……今年国庆节前,杭州又将有一大批新景点向国内外游客精彩亮相。

    13.踩线团一行游览了恐龙博物馆、碧海阳光温泉度假中心、新宇力螺旋藻产业园区、锡林塔拉草原旅游区,全方位多角度了解了鄂托克旗旅游资源。

    14.莫斯科时间25日晚,在珍藏着俄罗斯“最老”管风琴的格林卡音乐博物馆,响起了悠扬的京胡声。

    15.至于前楼,则是一个宫殿式的交际场所,名画名雕,罗陈有序,重门叠户,装潢考究,好像走进了一个博物馆。【造 句 网】

    16.不过,托莱多博物馆这项工作也帮助三鑫成为少数几家能够接任高度特殊化工作如弯曲、操控玻璃的公司之一。

    17.上海博物馆保卫处副处长华焦宝说,文物安保任务的压力之大,简直是空前的。

    18.嫌疑犯,被安保照相机拍摄下来,相信其是在5月8日在中国最大的博物馆闭馆前藏在里面,在午夜前开始偷盗。

    19.酷爱收藏的王学众做梦都没想到,他从今年3月开始苦心经营的私人博物馆“聚金阁”,如今已是门可罗雀。

    20.1月31日,参观者在杭州万事利丝绸文化博物馆欣赏苏绣制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