御史造句


1.直兵鲍僧睿,恃顼势为不法,御史中丞徐陵为奏弹之,从南台官属引奏案而入。

2.虽然此奏如泥牛入海,再无下文,但御史们好歹出了口鸟气。

3.御史大夫华歆,本操私党,立逼献帝下诏,命丕袭封,仍为丞相魏王,领冀州牧。

4.大隋皇帝下诏命治书侍御史刘子翊率兵两万骁果军前去讨伐操师乞,但是,刘子翊太轻敌了,以为对方是一群乌合之众不堪一击,结果中了林士弘设下的埋伏。

5.哪知有个御史崔呈秀,营谋差去淮扬巡盐,赃私狼藉,把淮扬的地皮几乎抬了回家。

6.同考官、监试御史、提调官等用二等席,每桌内馔鱼、鸡、鸭、猪等二十碗,果食蔬食等均与一等席同。

7.应当说丞相、御史大夫、廷尉给秦始皇上奏的尊号已经登峰造极了,从称号到政令、自称,无所不用其极。

8.旧事,左右仆射初上,御史中丞、吏部侍郎已下罗拜。

9.臣等议宜追赠死者,优叙其子孙,且命刑部及监察御史体勘,其余有冤抑者具实以闻。

10.这件事成为笑柄在于两个方面,一是嗜痂成癖的御史,二是为他找血痂的人乐此不疲。

11.侍御史王义方继之而起,当廷揭露李义府贪色枉法,以及当初因和刘洎、马周同性恋而受到推荐的秽行。

12.642年前,泥腿子出身的朱元璋还只是“吴王”,攻下集庆后,朱元璋把“吴王府”搬进了元朝统治江南的“行御史台”衙门旧址,也就是今天的内桥王府园一带。

13.鄱阳(今江西省波阳)人,东汉时名臣,官至侍御史。

14.徐乾学和高士奇之后再也没有被起用,只有陈廷敬两年之后再次起用,他还一路往上升到了左都御史大学士。

15.事管多了官位有可能不保不说,还可能有杀身之祸,不管事那就只能招老百姓痛骂,而且那些御史言官也不一定能放过你,一不小心就得吃一顿挂落。

16.不惜一口气砍掉十二颗御史的脑袋,强行下诏将太祖柏乡命名的长青山更名为金山。

17.Y,曾任邢州录事参军;父亲李嗣,曾任殿中侍御史,在李商隐出生的时候,李嗣任获嘉县令。

18.八月,渊使相国王建、御史大夫柳甫请解围却兵,当君臣面缚。

19.御史的工作单位叫都察院,头头是左、右都御史,副职是左、右副都御史,掌管内外监察,纠举不法。

20.御史可溯源于西周,称小宰、宰夫或御史,分属天官冢宰和春官宗伯之下。

21.平乱归来,封毅勇候,入都察院,左都御史正二品。

22.蕲州,“水淹红石头,状元满街游”,流连镇区内一条不足500米的东长街,尚书府、将军府、御史坊、进士第竞相毗邻,异彩逝去,风华依旧。

23.天子震怒,遣校尉拿苏轼来京,下御史台狱,就命李定勘问。

24.席间爆出许多笑声,侍御史尹大人更是脸色铁青,这尹晴儿平日骄纵,胸无点墨,如今出了这么个俗不可耐的对子真是贻笑大方。

25.李渊名为并州留守兼晋阳宫宫监,实则无权过问,宫中大小事务都由杨广亲信、守宫副监、侍御史裴寂全权监管。

26.1688年,御史陈紫芝参奏,湖广巡抚张汧。

27.长沙失守,吉王生病逃离,巡按御史刘熙祚、巡抚王聚奎保护惠王及宗室逃离。

28.先是安定太守孙俊受取狼藉,属国都尉李翕、督军御史张禀多杀降羌,凉州刺史郭闳、汉阳太守赵熹并老弱不任职,而皆倚恃*贵,不遵法度。

29.他担任侍御史的时候,有一个尚书省的左司郎中王本立,很得高宗的喜欢,恃宠弄权,朝廷上下莫不畏惧,狄仁杰愤而上表,请求高宗将其交付法司治罪。

30.俄兼御史大夫,奉使河南、江淮宣慰,振拔幽滞,进用忠廉,时人称之。

31.谈吐不凡,有经国济世之才,兼之与洛妃杨妃两位宠妃有亲,明皇十分赏识,用了御史之职,直至今日。

32.不是坏事,是闽王想升任老爷为左散骑常侍兼御史大夫之事。

33.说起来,京兆尹是从三品高官,御史中丞才正五品,侍御史更是只有从七品,相差悬殊。

34.郑贵妃及其家人的险恶用心很快被识破,御史陈登云谴责郑承宪“怀祸藏奸,窥觊储贰”。

35.先是,御史中丞石公弼、侍御史毛注数劾京,未允,至是,贬太子少保,出居杭。

36.谢林曾任御史大夫多年,年轻时刚直不阿,是诸多权臣的死敌,被视为眼中钉肉中刺,但一直为先帝倚重,是以成为少有的言官不倒翁,人送外号“谢不烂”。

37.懿旨斥其乖谬,罢御史,下部议,原摺掷还。

38.会有敕差一御史远使,同列递相辞托,仁本越次请行,言于治书侍御史马周曰:食君之禄,死君之事。

39.王德用称黑王相公,赵清献号铁面御史;刘守爱民,蒲鞭示辱,羊君洁已,官署悬鱼。

40.只是身为御史果然不同,换做常人,即使是一位武林高手,在叶青蝶如斯气势之下,也必然两股颤颤,心寒胆战。

41.乞敕礼部行文内外衙门及提调学校佥事御史并按察司官巡历去处,凡遇此等书籍即令禁毁,有印卖及藏习者问罪如律,庶俾人知正道,不为邪妄所惑。

42.他的弟弟和珅从一个笔帖式,升到湖广道御史,破格为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衔,一路高升,最后升到四川总督。

43.张让话音一落,侍御史郭延出奏:陛下,臣延有章奏,中常侍张让宾客于歌私通张角,黄巾之乱天下板荡皆有十常侍祸乱朝纲始,还请陛下诛除十常侍以安天下。

44.挂衔兵部尚书和右副都御史的湖广巡抚赵可怀,立即提讯被捕各犯。

45.为痛惩夹带之弊,乾隆帝曾下谕旨,令“步军统领、五城御史出示晓瑜,并密行查拿”,且在现场派遣军役搜检,以致扒光入场者的衣裤。

46.诸司三品三梁,四品、五品二梁,御史台四品、两省五品亦三梁,而绶有晕锦、黄狮子、方胜、练鹊四等之殊。

47.顾少卿看李沐风盘根问底的追问,心里也有几分明白,他打起精神道:御史台由皇帝直接监督即可。

48.景泰八年,景帝病重,英宗在武清候石亨、左都御史杨善、副都御史徐有贞、太监曹吉祥的拥戴下发动了夺门之变,复登皇位。

49.除老臣外,当朝大臣如参知政事吴奎、御史中丞吕诲、参知政事唐介等也都以王安石“论议迂阔”、“狷狭少容”等为由,极力反对王安石为相。

50.都御史吴廷举联合诸王及耆旧大臣表示坚决阻止张、桂入京,世宗无奈只得听从,但张、桂已在途中,又分别上疏,称“礼官惧臣等面质,故先为此术,求遂其私”。

51.邑宰置御史,见《战国策·韩策三》:“安邑之御史死章”。

52.汰屎公曰:公元1519年,汀赣巡抚佥都御史王守仁得知朱宸濠起兵叛乱,调兵勤王;攻克南昌。

53.御史吴达上疏,冯铨为逆党魏忠贤干儿,故习不移……平日揽权纳贿,且纵子往来贵要,招摇纳贿又可知。

54.他当主爵都尉的时候,公孙弘、张汤都还是不起眼的小官,后来,他们一个劲儿住上升,公孙弘当上了丞相,张汤做上了御史大夫,可他汲黯还蹲在原地没动窝。

55.魏其、武安俱好儒术,推毂赵绾为御史大夫,王臧为郎中令。

56.赵倨想起来了,原任御史中丞张升益上月因为父亡回乡奔丧,按照朝廷规定,官员父母亡故,必须守制三年,称为丁忧。

57.是岁应司空辟侍御史兖州刺史以二千石之尊,过乡里,荐祝祖考,白日绣衣荣羡,竟无他怪。

58.北宋铁面御史衢州赵忭有诗云“妙峰高处即仙居,多为朝真作步虚。

59.御史大夫周昌,其人坚忍质直,且自吕后、太子及大臣皆素敬惮之。

60.巡抚多以都御史或副佥都御史充任,因其要提管军务,所以又加提督军务,或赞理军务,参赞军务名义。

61.蓟无疑是个*裁者、野心家,四处安插盖世太保、暗行御史、秘密警察,以他的为人和手段,做到这些真的毫不奇怪。

62.施御史家的事,我也略闻,不知其详。

63.正在左右为难之时,恰好巡城御史王篆闻讯赶了过来,他本是张居正的幕客,平日过从甚密,被张居正倚为心腹。

64.国忠自侍御史以至宰相,凡领四十馀使,又专判度支、吏部三铨,事务鞅掌,但署一字,犹不能尽,皆责成胥吏,贿赂公行。

65.在中国,有苏秦头悬梁,坚持不懈地努力,终于获得六国相印,荣归故里;也有孙康映雪夜读,坚持学习,终于成了知名的学者,并当上了御史大夫。

66.最后换了御史艾仲孺,把这个案子终于审结了,判齐化基免官、黥面、发配崖州。

67.灵运以疾东归,而游娱宴集,以夜续昼,复为御史中丞傅隆所奏,坐以免官。

68.己巳,尚书右丞相张说、御史大夫崔隐甫、中丞宇文融以朋党相构,制说致仕,隐甫免官侍母,融左迁魏州刺史。

69.治书侍御史权万纪权万纪、侍御史李仁发李仁发,俱以告讦谮毁,数蒙引见,任心弹射,肆其欺罔。

70.只见御史教门子把银钟、首饰与他认赃,问道:“这些东西那里来的?”。

71.为洛阳令,不避强御,与御史中尉李彪争路,俱入见。

72.奴才们尽力维持着,如果要照祖宗的老例子,奴才恐怕没那么多钱,再说清流、御史们一旦上书谏阻也有伤圣德!

73.纲少通经学,砥砺廉隅,既受任为御史,目睹顺帝宠遇宦官,引为己忧,慨然叹息道:“秽恶满朝,不能致身事君,扫清官禁,虽得幸生,也非我所愿哩!”。

74.嘉靖时,御史闻人诠言,今时文体诡异已极,乞申饬天下,力崇古朴,其要在先责督学宪臣,次责场屋考校等官。

75.朝廷得了一个有孝行的董陶,自然特加重用,先让他做了县丞,又当县令,再任侍御史,后来破格提拔为鲁相。

76.嗣后如有妄造谣言、淆惑众听者,着步军统领衙门顺天府五城御史一体严拿惩办,以靖人心。

77.因为熊廷弼是标准的**,“廷弼为御史时,与国缙、宗文同在言路,意气相得,并以排东林、攻道学为事。

78.壬寅,诏天下勤王,遣御史大夫练子宁、侍郎黄观、修撰王叔英分道徵兵。

79.恩,从九品右御史陈穆青,天域宫通判,壬寅年己酉月葵已日由天道册封。

80.高平一直打官腔,李春却顾左右而言它,一轮对答下来,刚刚还气壮如牛的高御史已经平心静气,只是面色又青又白,手抚山羊须,沉吟不语。

81.袁隗略有愧意,但袁术则言语间颇为不满,在京畿城内某酒肆中,大言非议朝政,不料却被某侍御史无意听闻,遂匿名举报到天子跟前。

82.或者说他是一个铁面御史,不在乎自己的生死,完全为了大明的天下,一心想做一个比干那样直谏而死的大忠臣,千古留芳,杨振倒宁愿相信他是后者。

83.博览多识,权略多奇,初辟太尉府,举茂才,迁侍御史,因不满宦官专权,弃官归家,以正直不得志于冀州太守韩馥。

84.此时,王御史夫妇始觉小翠确非常人,一再盘问,小翠掩口笑答:“我是玉皇女儿。”。

85.到汉文帝时候,因为历来为人廉直,从不受私谒,不谋私利,不开后门,刚毅守节,先晋升为御史大夫,后又继任丞相。

86.臣于往年曾任御史,获奉朝谒,仅欲半年,陛下严邃高居,未尝降旨临问,群臣跼蹐趋退,亦不列事奏陈。

87.拜左台御史中丞,中外累息,至以目语。

88.三、工部侍郎刘大人与都察院左副御史王大人于早朝途中,竞马高下,天黑路滑,不慎发生踩踏事故,幸无一人伤亡。

89.顺治二年,规定会试要以内阁部院、翰林院、詹事府等官员4人为读卷官,兵部以满、汉族的官员为提调,另有御史作为监试。

90.按说林如海也是钟鼎之家、书香之族,探花出身,钦点的巡盐御史。

91.徐昇身为左副都御史,有着明代言官同样的毛病,一身是胆、不依不饶。

92.这些日子朝中乱成一团,天启帝降罪刘志选后,御史游士任、给事中毛士龙等人接着上疏要求追查谣言。

93.该剧讲述明朝永乐年间,有“冷面寒铁”之称的御史周新,在任浙江按察使期间,一一破解被无能官员误断误判的案件,拨乱反正,惩恶扬善的故事。

94.然而公不见信于人,私不见助于友,跋前踬后,动辄得咎;暂为御史,遂窜南夷;三年博士,冗不见治:命与仇谋,取败几时!冬暖而儿号寒,年丰而妻啼饥。

95.薛御史当堂一问,初时抵赖;及查物件,见了永幕县尉的敕牒尚在箱中,赃物一一对款,薛御史把崔县尉旧日所告失盗状,念与他听,方各俯首无词。

96.同月,安禄山赴任,玄宗敕令中书门下三品以下正员外郎长官、绪司侍郎、御史中丞于鸿胪寺亭子祖饯。

97.作为回报,宋御史很快帮西门庆抹平一桩棘手的人命官司。

98.没想到蔡京却早一步诬陷其私杀朝廷命官有叛乱之嫌,令御史搜察叶府网罗证据要参奏其过失。

99.周利用,中宗时,与御史大夫郑惟忠同送金城公主和蕃。诗一首。

100.俞樾命运坎坷,他在出任河南学政及主考时,遭御史上奏弹劾,被革职为民。


※ "御史"造句文字秀汉语词典查词提供。